新聞中心
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2016年4月和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親臨安徽考察。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贊賞安徽良好的生態環境,強調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新時代安徽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把好山好水保護好”作為重要任務,大力實施生態強省戰略和綠色發展行動,著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安徽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首創“新安江模式”。新安江發源于安徽省黃山市境內,流經皖浙兩省。進入21世紀,流域生態保護形勢日趨嚴峻。在習近平同志的親自倡導和推動下,2012年以來,皖浙兩省連續開展三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安徽搬遷沿江企業330多家、優化升級項目510多個,高標準打造新安江百里畫廊,持續推進上下游聯保共治,流域水質連續11年達到考核要求,每年向浙江省輸送近70億立方米天然飲用水,走出了一條“上游主動強化保護、下游支持上游發展”的互利共贏之路,探索出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新安江模式”。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強調要“推廣新安江水環境補償試點經驗”。如今,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升級為樣板區,“新安江模式”在全國15個流域、19個省級行政區推開,經驗做法入選中央黨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案例精選,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的重要文章中給予充分肯定,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
率先推行林長制。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好山好水保護好”的重要指示,2017年3月,安徽發揚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率先探索建立林長制,選擇合肥、安慶、宣城3市先行試點。2017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建立林長制的意見》,2018年在全省推開。目前,全省共有各級林長5.2萬余名,構建了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體系,實現一山一坡、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人。2019年10月,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在安徽揭牌,同年林長制改革入選中央改革辦“全國十大改革案例”,寫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明確要求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同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林長制由安徽推向全國。2021年,全國首部省級林長制地方法規——《安徽省林長制條例》頒布實施,“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全面建立。安徽持續用力推進林長制改革,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全省森林覆蓋率從27.53%增長到30.22%,濕地保護率達51.8%;2022年全省林業總產值達5345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林長制成為安徽全面深化改革的標志性品牌。
深入實施“長江大保護”。2018年4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大決策后,安徽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把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統籌治污治岸治漁,持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分類整治沿江1公里58家化工企業,取締關閉“散亂污”企業640家。清理沿江非法碼頭234座,整治岸線利用項目275個,推動沿江15公里范圍應綠盡綠。長江干流及8條支流、44個水生生物保護區范圍內全面實施禁捕,3萬多漁民實現穩定就業,野生江豚逐嬉皖江,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初步顯現。長江干流水質保持Ⅱ類,全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4.8%,創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
奮力打造長三角“白菜心”。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馬鞍山考察,賦予馬鞍山市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新發展定位。馬鞍山市牢記囑托,統籌重點攻堅與系統治理、生態修復與價值轉化、環保整治與產業升級,推動生態環保工作走在前列。馬鞍山市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連續4年位列全省第一,PM2.5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城市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100%,群眾生態環境滿意率90%以上。2021年11月,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對馬鞍山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典型經驗予以通報表揚。2022年6月,作為全國9個地級市之一、全省唯一地級市,馬鞍山市被列為全國生態環境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激勵對象。
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關心巢湖綜合治理和流域生態保護工作,早在2011年4月在安徽考察時就指出,一定要把巢湖綜合治理好。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了“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的更高要求。多年來,安徽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深入推進巢湖綜合治理攻堅戰,系統實施碧水、安瀾、富民“三大工程”和點源、線源、面源、內源“四源同治”,累計投入400億元,基本實現“三個全部”:國考斷面全部達標,入湖劣Ⅴ類河流全部消除,城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推動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建成100平方公里環巢湖十大濕地,全國首個生態濕地蓄洪區十八聯圩加快建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考評全國第一,入選“國際濕地城市”。巢湖水質實現歷史性好轉,由Ⅳ類改善至Ⅲ類,為1979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流域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東方白鸛展翅巢湖。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成功創建19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8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高顏值”向經濟“高價值”轉化路徑更加多元。經過頑強努力,江淮大地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高品質生態環境正在成為安徽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文章來源:安徽日報